我想要一個朋友  

 

我想要一個朋友
Mes amis
作者: 艾曼紐‧勃夫  
原文作者: Emmanuel Bove
譯者: 林長杰
出版社:皇冠  
出版日期:2002/05/27

看博客來介紹:請點此

 

內容簡介:

主角巴棟孤單地住在一個租來的小房間裡,沒有工作,沒有朋友。他只求找到一個了解他的朋友,和他分享他所擁有的一切:他的愛和他的撫恤金。

作者對於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以及主角內心活動的描寫有著令人驚嘆而且動人的展現。本書甫出版就獲得文壇一致推崇,引起熱烈迴響,更有評論拿勃夫和普魯斯特、杜思妥也夫斯基相比較。

作者簡介: 艾曼紐.勃夫(Emmanuel Bove 1898-1945)

二十世紀法國最偉大的作家之一,被譽為是『被埋沒的法國作家中之最偉大者』。

第一本小說《我的朋友》於一九二四年出版,旋即獲得熱烈迴響。一九二八年以《勾結》一書獲 頒當時法國文壇獎額最高(五萬法郎)之『斐基葉獎』。

在四十七年的生命中,勃夫完成了三十餘部長、短篇小說。除《我的朋友》外,較著名的有《阿 爾蒙》、《勾結》、《單身者》、《最後一夜》,一九四五年《陷阱》及《夜間出發》出版,同年七月

勃夫心臟病去世。一九四六年最後一部小說《不予起訴》出版。


 

精彩書摘:

「孤獨壓迫著我。我想要有個朋友,一個真正的朋友,或是一個能夠傾聽我的痛苦的情婦。 在外遊蕩了一整天,沒有說一句話,夜晚回到自己房裡便會感到厭倦。 只要能換取一點點的情感,我願與那人分享我的所有,也絕不會惹他生氣。他的每一個欲望就會是我的欲望。我會如同一條狗,跟著他到任何角落。只要他說個笑話,我就會笑;有人使他難過,我就會哭。 我將付出無止盡的好意。然而,所有我認識的人都不知道那份可貴。」 ~P.37
 
故事的主角巴棟‧維多,在故事開始沒多久就道出這點,一個孤獨的人,全心全意只是想要一個朋友。 一個在戰場上因傷退役的軍人,靠著撫卹金過日子的人生,千瘡百孔的衣服鞋子,空洞的靈魂,夢想著得到朋友,或是情婦可以讓自己不會孤獨的死去。 故事的進行過程中,巴棟遇到幾個人,露西‧杜奴娃─一個體型豐滿的寡婦,「不是男人喜歡的那一型,但終究是個女人」,是巴棟常去用餐的小店老闆娘,兩個人發生完一夜情過後,也就沒有後續。 

「我用想像塑造出了理想朋友的形貌,然而在等待的過程中,任何人我都樂意接受。」
這個角色讓我想起,當我們寂寞孤獨的時候總是期待從異性身上滿足這一塊,就算是一個遠遠低於自己期望的對象,但是最後往往只是讓空虛的更空虛。 

   
亨利‧畢亞─一個任何條件看來都較巴棟優越的男人。

當我和一個人聊天之後,我不喜歡沒有留下對方的地址,也不知道下次哪裡見面就匆匆分手。如果這樣的事即使我不願意還是發生了,之後的幾個小時我都會很難過。死亡的念頭平時我都能很快就擺脫掉,但在此刻便會糾纏著我。因為這個人將永遠地走了─不知為什麼,這會讓我感到自己將孤獨地死去。」~P.45

「我想找的是一個不幸的朋友,一個和我一樣飄蕩的人。」原本巴棟以為畢亞是這樣的一個人,後來發現他的住在還不錯的房子,有個年輕的情婦,而且還有其他的朋友,「他說話的手勢讓我覺得他像個陌生人。我發現,當我們看見自己的朋友和我們不認識的人在一起時,總會有這種感覺。」後來畢亞跟巴棟借錢,巴棟自己在心中認定畢亞是不會還錢的,而且巴棟試著想要勾引畢亞的年輕情婦妮娜,後來碰了個軟丁子,之後巴棟還是回到一個人的孤單。 
   
 「如果永遠只和那些對你無所謂的人說話,生存實在是件太悲慘的事了。」 ~P.47

    「由於一直睡不著,我於是開始回想軍旅生涯中的每個事件。說來奇怪,回憶裡那些曾經讓我們不快樂的地方,這時候竟變的可親起來。 對於軍旅生活,我只有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去回想,就像童年的兒歌一樣,我也很少唱,以免激起幼時的回憶。我喜歡在腦子裡保留一快儲藏回憶的空間。我知道回憶好好地在那裡,這就夠了。」~P.90
   
  「我感到自己在無窮盡的宇宙之中的渺小,但很快又擺脫掉這些想法。我那溫熱的身體,它還活著,這讓我感覺到心安。我滿懷愛意地觸摸自己的皮膚,聽著自己的心跳,但小心翼翼地,不要把手放在左邊的胸膛上,因為沒有什麼比這個並非出於我的意念而隨時可以輕易停止的規律跳動更令我感到恐怖了。我動一動關節,感覺不會痛了,也覺得呼吸變得比較順暢。 
  啊!孤獨,多麼美好又悲哀啊!當我們選擇了它,它是那麼的美好!而當它年復一年強加在我們的身上時,它又是那麼的悲哀! 
  有些堅強的人在孤獨之中並不感到孤單,但是我,脆弱如我,沒有朋友,我感到很孤單。」 P.191
   

  
  



 整本書當中作者用很簡單的文字、詞句,連內容都十分簡單,但卻十分精準的點中我們現代人那份靈魂中擺脫不去的孤獨。在這個生存不是問題的年代,於是我們多了很多時間可以思考,思考生命的意義,或是感受自己多麼孤獨。 在開頭的書序當中,引用了一九八一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艾利亞斯‧卡內提(Elias Canetti)的一段話,很好的說明了艾曼紐‧勃夫的(Emmanuel Bove)的寫作風格:『他找出了那簡單的句子,簡單到就連您自己,以後也講不出完全一樣的簡單句子。』勃夫本人也是這樣說的:『文學不應該是文學性的...如果我們想要進入文學的領域,首先必須要丟掉文學的姿態。唯有靠生活的力量才能達到文學裡。巴爾扎克、狄更斯、杜斯妥也夫斯基,這些偉大的人都不是文學家。這些人是寫作者。生活不是文學性的。好的作家可以將生活帶進文學裡,然而先決條件是,作者並不企圖創造出什麼文學性的東西來。』 

arrow
arrow

    眷戀一種味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